![]() |
|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频道 | 培训信息 | 农民天地 | 图书支馆 | 沙地文化 | 沙地课堂 | 资源下载 | 图片资源 | 访客留言 | 校校通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萧山区新湾社区教育中心 >> 沙地课堂 >> 《我与沙地》学习中心 >> 正文 | 今天是: |
《我与沙地》第四单元(三、四、五、六)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36 更新时间:2011-03-19 |
|
||
气象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未吃端午棕,寒衣勿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梅里三朝雾,大水没塘路。 小暑动雷,倒做黄梅。 朝立秋,凉飕飕;暮立秋,热到头。 晴冬至,烂年边;邋遢冬至晴过年。 腊月有雾露,无水做米醋(天旱)。 人怕臌胀,天怕黄亮。 月亮穿蓑衣,明朝雨稀稀。 星月照烂地,明朝落勿及(雨不止)。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雾露在山腰,有雨在今朝。 天上鲤鱼斑,明朝晒谷勿用翻。 乌云推上南,道地好撑船;乌云推落北,道地好晒谷。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燥松松;秋东风,晒煞湖底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莲蓬。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五更前必下雨)。 东闪风,西闪空,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夹雨夹雪,无休无息。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春霜勿露白,露白要赤脚。 猫睡脸朝天,连日雨绵绵。 鸡勿进窝,大雨滂沱。烟勿出屋,雨声笃笃。 灶灰湿作块,定有大雨来 盐缸还潮,阴雨难逃。 早夜风凉,晴到重阳。 冬冷勿算冷,春冷冻煞吭(读若盎,牛犊叫的声音,意为小牛)。 农 谚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谷雨雨勿休,桑叶好饲牛。 夏多西北风,十个铃子(棉铃)九个空。 黄秧种瘦田,活转要半年。 吃了谷雨饭,天晴落雨要出畈。 八月种芥,沙篮拎破(芥菜丰收之意);十月种芥,粪桶拖破(再施肥也无用)。 十二月种油(菜),勿够老婆搽头。 豆勿下在冬(立冬)里,麦勿下在雪(小雪)里。 冬水没豆孔,来年断豆种。 人补桂圆荔枝,田补河泥草子。 处暑根头摸(耘田),一摸一把谷。 削断麦根,牵断磨芯(麦丰收之意)。 年内撬泥盖条被(为春花保暖),年外撬泥到到理(形式主义之意)。 若要油(菜),田里养泥鳅(指油菜开花时节需保持适量的田沟水)。 无菜莫请客,无灰莫种麦。 三日两头浇,廿日好动刀(指青菜)。 生活谚语 天晴带伞,肚饱带饭。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借伞勿用谢,只要撑过夜。 扫地扫壁角,抹桌抹四角。 宁可挑勿动,勿可轻头重。 男怕穿靴(脚肿),女怕戴帽(头肿)。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识得半边莲,可与毒蛇眠。 贪嘴坏命,食饱伤心。 冬吃萝卜夏吃姜,千年到头勿用请医生。 早酒早烟,少活十年。 一勿赌力,二勿赌食。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其他 要紧关头烤潮烟。(紧要关头受阻) 越吃越馋,越嬉越懒。 只见和尚吃馒头,勿见和尚受戒。 铜钱眼里翻筋头。 快刀难削自个柄, 良医难治自个病。 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身。 看人一身疤,看自一朵花。 一道里的货,一甏里的醋。(一丘之貉) 文勿象誊录生,武勿象救火兵。(无能) 污泥萝卜,剥截吃截。(做事无计划) 屎急造茅坑。(做事无预见) 刀里勿死死在篾里。(败给弱者) 鸭肫难剥,人心难摸。 坛口好堵,人口难塞。 对门相照是面镜,隔壁邻舍是杆秤。 贼无种,凑队哄。 你有一掌金(“一掌金”,为旧时运用手指心算的一种方法),我有定盘星。(不管众说纷纭,我自有主见) 猫多勿禁鼠。 生蚕做勿来硬茧。 火要空心,人要真心。 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听。 有话勿可话绝,有势勿可行尽 会看的看门道,勿会看的看热闹。 好记性勿如烂笔头。 勿到高山,勿知平地。 两好合一好,三好合到老。 呒有家腥,引勿来野猫。 冷在风里,穷在债里,气在歪理。 宁可替在行人背旗,勿要替瘟孙把帅。 会拣拣新郎,勿会拣拣田庄。 第四课 姓名文化 姓名是由姓氏和人名两部分组成的。人的名字是用来区别人与人的一种符号。现代人的取名非常考究,仅当男女结成伉俪或婴儿躁动于母腹之中,就在为那未出世的小生命查字典、翻词海了。沙地历史上的取名虽没有这种所费尽的心机,但也遵循着一种习俗,有着独特的取名方法。 它一是以数字作名。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婴儿出生时几斤,就叫几斤,如出生时为七斤,他姓丁,那就叫丁七斤;另一种情况是取父母当时的年龄之和,如小孩出生时父亲37岁,母亲32岁,两者相加为68,那就取名为六九。用这种方法取名,目的是希冀小孩能和父母一样成家立业,同时能时时刻刻惦念父母不忘。 二是五行取名。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习见的五种物质。古人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生)和相互排斥(相胜)的,人是不能缺少“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故小孩一生下来,就要叫“算卦先生”排“八字”,是否缺个什么,如缺金,就带个有金字旁的或含有金字的名字;若缺水,名字中的“水”字或带“三点水”字旁的字是不能少的。 三是以动植物名去名。旧社会的人存活率很低,尤其是沙地,地理环境极端恶劣,生活水平也极端落后,老百姓认为,取名随便反到能活下来。男的多以动物名为名,如阿狗、阿猫、阿兔、阿羊、阿虎。女的因受歧视,大多数是没有名字的,在娘家称某家几姑娘,嫁到夫家后,以夫家的姓和娘家的姓合在一起称为某某氏。一直到辛亥革命后,提倡妇女解放,妇女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但在沙地以花名为名的殊多;二月声的取名杏花;六月生的取名荷花;八月生的取名梅花;所有的花都可以取名,唯有桃花是不能作为人名的。若取名桃花,有被人怀疑有生活作风不好之嫌。 解放以后取的名,很多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如新中国成立时出生的小孩,有不少起名为解放、建国、国庆的;抗美援朝时候出生的孩子,有不少叫卫国的;文革时代出生的一代,叫卫东、卫红、红卫之类这不少。 沙地旧时的取名变化,不仅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沙地人名文化,而且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进程。当然也由于缺乏个性,造成了严重的重名现象。 第五课 萧山广播 沙地里的老百姓勤劳肯吃苦,只想着挣钱却舍不得花钱,他们舍不得花大钱买录音机,买音响,除了因为儿女结婚不得不买,因此各家各户的那只广播成了沙地百姓最忠实最中用老朋友。沙地人亲热地称之为“萧山广播”。 萧山广播是沙地人最好的一口报时钟,广播开始播音了,他们说:“广播唱哉”。每天早晨,天还没有透亮,沙地人早已醒过来了,他们望着窗外还没有亮透的天,心里寻思着:天亮快哉,广播就要唱哉,我该爬起哉,要烧饭,要晒菜,生活一大堆呢!等到萧山广播开始第一次播音的时候,人家屋顶上已是炊烟袅袅,淡淡的青灰色的晨雾中,早起人家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刚出笼的鸡鸭都已在家门前的道地上快乐地追逐打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中午第二次播音了,沙地人说“呐,广播亦唱哉,钟头过得尬快,生活都呒有做过呢!”沙地人太要做,活儿干了一大堆,还说活儿都没做过。当清亮的月光照在沙地上,轻柔的夜风微微吹来的时候,沙地人刚吃好饭没多久,打个饱嗝,三五个人闲聊几句,萧山广播的最后一次播音就结束了。听到广播说“听众朋友,晚安”沙地人就感叹“广播亦锆哉,时候勿早哉,困觉去,困觉去”一会儿工夫,村子里就只有几户人家的窗子里透出黄晕的光,整个村子也静得只剩下几声狗叫。 沙地人节俭,什么都想省,却不肯省一只广播,“呒有广播末知末觉,广播是一定要装的”哪户人家要拆房建新楼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广播拆下来装到临时住的房子里;谁家的新楼造好了,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请来村里的电工师傅把广播装好。沙地人总留着最显眼、最避风的位置装广播。灶间,堂前甚至是卧室门前,都能给广播安个好家。有时碰到广播声音沙哑或发音不稳,沙地人就会很急,忙着拨弄,实在修不好,就买只新的,沙地人在这时候显得特别大方。 沙地老百姓对萧山广播播出的内容相当熟悉,早上6:15播气象;6:30播新闻;10:30播越剧……“农村大世界”是讲给农民朋友听的,“阿萧讲新闻”是大家都听得懂的,“梨园青草地”的越剧一唱,沙地里的女人就会提高嗓门有滋有味地唱“送凤冠”、“十八相送”“桑园访妻”,音调虽不够很准,却也是婉转有韵,声声有情。沙地男人朴实,累了一天,他们总爱在吃饭前喝几盅酒,有段时间,广播里用绍兴莲花落的形式做“千家伴酒”的广告,沙地男人听着听着就会唱了,听到广播里说这种酒有这等好,就忍不住买几瓶来尝尝,看看是不是和广播里说的一样好喝。兴致高的时候,男人们也会亮开喉咙唱起那和酒一样醇的绍兴莲花落来。男人们被酒润红的脸告诉你,这是他一天最开心的时候。 沙地人淳朴厚道,很少批判地去听广播,他们听广播的态度是那样谦恭,就仿佛倾听一位资深长者的谆谆教诲。他们端着饭碗吃饭的时候,津津有味的边吃边听;他们晒萝卜干理霉干菜的时候,有滋有味地边忙活边听。广播里说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了;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了;区里的人代会已经胜利闭幕了;我们要创文明城市了……于是乎,晚饭后的沙地人围着八仙桌,点上一支烟,在淡淡烟草味中说说生活目标,谈谈改革开放,聊聊国家大事,沙地人闲聊的话题又变得丰富了……广播里说,农田里又要施肥了,又要防虫了,趁天气晴好,麦子要抓紧收割了,于是乎,沙地人就忙着施肥、防虫、收割……这时候,青绿色的田野里,就又多了几个忙碌的身影,田间的小路上,就又多了几个背着农具挑着担匆匆行走的人。他们说“广播里话得好两遍哉,这些生活儿今早做勿好,明早一定要做好。”沙地人的实干精神就在这时候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了。而当他们一不留神听到广播里表扬他们的实干精神时,沙地人总会脸红心跳,嘴里说“话得伢介好,真当勿敢当!”低头又忙乎自己的去了…… 第六课百年古刹——三官殿 坐落在新湾建华村的三官殿始建于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是沙地区最大的佛、道教场所。 美丽的传说 相传150年前,有一农民在从潮水中捡到一尊塑像,经佛像师傅鉴定为“三官菩萨”,后来该农民就在晒盐的高大地基上搭建了一个草棚,塑雕三乘菩萨。当时晒盐的地方都需要有高的大木桶,因而又称“大桶三官殿”。 三官菩萨即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在农耕社会直接“掌管”农业命脉。地处钱塘江滩涂的新湾一带百姓,饱受水患之苦,因而对三官菩萨格外尊崇,祀祭最多,“草棚”香火不断。 三官殿的沿革 三官菩萨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一直具有至高、至诚的威望。虽然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但香火愈盛、人气愈旺。公元1865年,当地村民拆掉了草舍建造瓦房,在沙地是第一个瓦房的庙殿。此后,该殿名声大增。上世纪30年代,该殿的规模发展为朝南正屋三间;三个翻轩,西厢屋六间、东厢屋五间二排(共10间),总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有妙积、妙善二大法师长年主持日常佛事。1966年的“横扫”时期,该寺庙全部都被封掉,里面菩萨的塑像被村民偷偷的藏起来保存。在这期间,宗教活动的开展有了一定的难度,于是庙里的香火也没有之前来的那么旺了。还好“横扫”运动很快就过去了,寺庙又恢复了当年的雄姿。 2002年6月本着佛、道文化之精华,在一直情系家乡建设的香港庆业集团董事主席魏天钦先生和其他富有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资助下,在上级政府和佛教协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力经一年多的改建,百年古刹再先其亮丽而迷人的风姿。改建后的三官殿,分“三官殿、大雄宝殿、山门殿和财神殿、文昌阁和西厢房”。总建筑面积为160000余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其中魏老先生个人捐资208万元。 位于前大殿的三官殿,系供奉三官菩萨之古刹。此殿沿用仿古双重檐建筑造型。殿高15.8米,建筑面积为399.6平方米,内设8尊菩萨,三官菩萨佛像高3.8米。位于后殿的大雄宝殿,系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圣像。大殿采用仿古双重檐建筑造型的建,殿高18.8米,筑面积为709.66平方米,内设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等26尊菩萨。其中释迦牟尼佛像高5.8米,殿内佛像全部金面镀身,金碧辉煌,尉为壮观。 至今三官殿的香火鼎盛,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来自全区各个地方,并且这几年由于庙宇的重新建造,在设备以及规模的扩大之后,其知名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远自上虞等地方的人也闻名而来。每逢一些节日,比如说农历七月十五那天是三官菩萨中地官菩萨的生日,前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多得连庙里帮忙的人都达一百多人,总人数可达四五千之多。 可以深信,这座历经沧桑而又焕发生机的百年古刹,一定可以成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人心灵栖息的港湾。 热心社会公益 为了实践佛陀“慈悲济世,弘法利生”的人间佛教世界,几年来,新湾三官殿在有关部门指导和海内外信徒及广大善男信女资助下,在该殿负责人带领和全体工作人员配合努力下,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在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先后向震灾区捐款6万余元;用于建桥修路,为民造福的款项3万余元。该殿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佛教慈悲喜舍、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多行善举。 新湾三官殿供奉的天官、地官、水官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取回密码 | 友情链接 | 用户留言 | 管理登录 | | ||||
|